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明确,经过3至5年持续努力,基本建立覆盖全员、功能完备、保障有力的服务体系,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。
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,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。近年来,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,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,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,从2020年的874万人增长到2024年的1179万人。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,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,已连续3年突破千万。与此同时,受劳动力市场潜能挖掘不充分、就业信息匹配效率低,以及就业需求更加个性化、多元化等因素影响,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较大就业压力。此番出台《意见》,旨在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,在就业体量与就业支持之间,找准政策的支撑点和发力点,着力破解供需适配、服务升级、机制优化等方面问题,全面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。
加大就业岗位和就业资源的供给,是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前提。实践表明,在访企拓岗、招才引人、就业服务、平台搭建等方面多面发力,才能让高校毕业生有更多就业创业选择,进而实现就业好、好就业。对此,《意见》在健全求职招聘体系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,更好满足高校毕业生对高品质服务的需要。推动校内外招聘资源共享,建设一批区域性、行业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;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,支持校企联合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;支持民营企业稳岗拓岗,深挖吸纳就业潜力……一手出政策,一手挖岗位,《意见》突出精准便捷导向,着力破解社会需求真实性、教育供给有效性、供需适配精准性的问题,有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,拓宽就业渠道,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吸纳能力。
对困难群体加大帮扶力度,检验着就业工作的成效,更彰显着社会的温度。现实中,脱贫家庭、低保家庭、零就业家庭、残疾等困难高校毕业生,往往面临就业难题。对此,《意见》围绕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,推出诸多务实举措。从强调“要为脱贫家庭、低保家庭、低保边缘家庭、刚性支出困难家庭、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、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帮扶对象提供服务和援助”,到要求“及时向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”,再到明确“实施‘宏志助航’就业能力培训项目,有序扩大培训覆盖面”……贴心、给力的服务,必将让求职路上的每一个毕业生都不掉队。健全困难帮扶机制,强化重点群体帮扶,千方百计稳存量、扩增量、提质量、兜底线,就能让稳就业的基础更实、劲头更足。
就业关乎国计民生,更关乎千家万户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,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、新使命。”从长远看,大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实现就业,有利于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,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。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,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至关重要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“优化就业创业服务,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”。以《意见》出台实施为契机,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挖掘就业岗位资源、做实做细就业服务、做好困难托底帮扶,帮助毕业生更好择业、更快就业,一定能让青春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,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不竭力量。(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丁恒情)